打印

[心语] 《杂卦传》篇末八卦小议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0

《杂卦传》篇末八卦小议

  【摘要】:《杂卦传》中,自《大过》卦以下的排列顺序问题,古往今来众说纷芸,莫衷一是。或谓之错简,或牵强附会,或语焉不详。现在,笔者立足于《杂卦传》一文原来的顺序,把《大过》卦至《夬》卦这八个卦两两对举,主要从爻象的变化中来论述原文排列顺序所要体现的微言大义。
   
  关键词:阴柔之道   阳刚之道   中道   变化
  
《杂卦传》,其取名为“杂”之要义,韩康伯曰“杂糅众卦,错综其义”即是打乱《序卦传》所规定的卦序,把六十四卦重新分为三十二组,以每两卦为一个环节,两两对举,并用精要简明的语言来概括卦旨。文中对举的两卦之间,其卦形或是“旁通”,或是“反对”。作者就是通过对卦形结构的认识来表明世间万物的发展往往是在正反相对的因素中体现其变化规律。[1]
   该篇文章中自《乾》卦至《讼》卦都是遵循上述“旁通”或“反对”的通例。历代注家已将其大义阐释至无以复加的境界,唯有自《遁》卦以下则不然,古往今来众说纷芸,莫衷一是。《周易集解》引干宝言:“《杂》卦之末,又改其例,不以两卦反覆相酬者,以示来圣后王,明道非常道,事非常事也。化而载之存乎变,是以终之以《夬》,言能决断其中,唯阳德之主也。”[2]观其言论,虽然言及易道之变化和阳刚在变化中的主导地位,但这仅仅只能说明《杂卦传》为何以《夬》卦为终。而自《大过》卦至《未济》卦一连串卦象的变化发展则不能言明。朱熹于《周易本义》指出“自《大过》以下,卦不反对,或疑其错简。今以韵叶之,又似非误。未详何义。”[3] 余以为其论模棱两可,因为古人作文句末之处本来就是多用韵语,朱熹如此说法于解决实际问题实在无甚益处。宋人蔡渊在此处执朱熹言论之一端,认为《杂卦传》篇末八卦是错简,并以偶卦相连作解予以改正。元代吴澄,明代何楷皆从之。[4余意以为其并非错简,详见下文所论,故不从之。近人尚秉和于《周易尚氏学》言“宋儒颇以为错简,然曰‘女之终’、‘男之穷’,上下对文,似非错简。”[5]其论乍看似是有理,但是既然《杂卦传》中各卦两两对举,以偶卦相连的方式来阐释卦意,‘女之终’是《归妹》卦之辞,其应该与《既济》卦对举。‘男之穷’是《未济》卦之辞,其应该与《夬》卦对举。怎么可以逾其规矩而言‘女之终’与‘男之穷’对举呢?
   要弄清该问题,首先要知道《易经》何谓之易。许慎《说文解字》云:“易,蜥易,蝘蜒,守宫也,象形。易字金文、篆文皆象蜥易之形。古人云:“易,蜥易也,日十二变色,取其变易。”[6]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纵观整部《易经》,乃是以阳爻和阴爻的变化为基础,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变化。而《易传》中,论及阴阳变化之道的地方亦有十二处。故愚意以为《杂卦传》作者乃是从遵经的角度出发,将篇末八卦两两对举,分四组来说明易学中阴阳之道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从各卦爻象上的变化来体现。
   “《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第一组卦由《大过》卦至《姤》卦是变《大过》卦上六之阴爻以成《姤》卦,其上六乃阴居阴位,变《大过》卦上六之阴爻后即成《姤》卦上九之阳爻。由此《姤》卦初爻为阴,为柔,上五爻皆为阳,为刚,是一柔遇五刚。故《姤》卦曰:“柔遇刚也。”于此可谓之阴柔之道变。
   “《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第二组卦由《渐》卦至《颐》卦乃是变《渐》卦初九、九三、九五、三爻以成《颐》卦。《杂卦传》在此处皆是变《渐》卦阳位之爻,其中九三、九五两爻更是阳居阳位,故第二组卦可谓之阳刚之道变。
   然而《杂卦传》于第一组卦中体现阴柔之道变为何只见《大过》卦第六位之爻变而不见其二、四位之爻变?其于第二组卦中却是把《渐》卦初、三、五位之爻来体现其阳刚之道变?盖作者出于遵经之本意。因为《易》本卜筮之书,大衍之数三变后而得六、七、八、九。六为老阴,八为少阴皆为地之数。虽然地数有五,二、四、六、八、十皆是,但是在占卜之时却只用六、八而不用二、四、十。所以六、八两数之变化可以完全代表地数的变化。地者,坤也。坤为阴,即六、八两数的变化就是阴柔之道的变化,而在一卦六位六爻之中又无第八位、第八爻,所以由《大过》卦至《姤》卦只变其上六之爻即可代表阴柔之道变。而天数亦有五,一、三、五、七、九皆是,但大衍之数中只有七、九而无一、三、五。七为少阳,九为老阳。二者之变化亦能穷尽阳刚之道的变化。然而在一卦之中只有六位六爻,欲觅七、九之数而不可得,所以在一卦之中欲穷尽 阳刚之道的变化就需要一、三、五阳位三爻齐变。上述第二组卦中由《渐》卦至《颐》卦的变化就是如此。
   又古人崇阳抑阴,尊刚而卑柔。易学之道也是如此。但为什么《杂卦传》篇末八卦体现其阴阳变化之道是以阴柔之变开始呢?《系辞传》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余,易从则有功。有余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盖天以平常成其巧,地以简单成其能。古人观物取象,得出天下万物的变化发展,归根到底莫不是从 “易而简”的普遍规律中开始的。由《大过》卦至《姤》卦,只须变《大过》卦上六一爻,其之变也易,也简。而由《渐》卦至《颐》卦则需要阳位三爻齐变,其之变也杂,也繁。所以先由《大过》卦变化至《姤》卦,再由《渐》卦变化至《颐》卦,这正是遵循先易而后繁的普遍规律。或许,有人认为笔者于此处所叙并非经义,而是引《系辞传》观点来论述问题,其实这并不矛盾。李镜池先生在《易传探源》中认为《系辞传》成书年代在史迁之后,昭、宣之间。《杂卦传》是较晚的作品,在昭、宣之后。[7]高亨先生在《周易大传今注》中曰:“《易传》七种非一人所作,写成之时间有早有晚。《彖传》、《象传》、《文言》、《系辞》当写于魏襄王之前,《说卦》、《序卦》、《杂卦》可能写于魏襄王之后。”[8]当今易学界的普遍观点认为《易传》成书于春秋战国,但《系辞传》成书时间要比《杂卦传》来得早。既然《杂卦传》作于《系辞传》之后,作者受其影响而言阴阳之道的变化乃是由简而繁亦未尝不可。
   “《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第三组卦由《既济》卦至《归妹》卦是变《既济》卦六二、九三、六四、九五四爻以成《归妹》卦。其中二、五两爻分别居于内卦与外卦的中间,在《既济》卦中,六二、九五都是居中得正的爻。而九三和六四两爻分别是阳居阳位、阴居阴位,也都是得位的爻。按照易例,虽然不能说九三和六四两爻处于中位,但从人的视觉上看,三、四两爻是处在整个六画卦的正中间。所以由《既济》卦变其中间得正或得位之四爻而成《归妹》卦可谓之中道变矣。而中道的思想又多见于《易传》之中,与先秦儒家中庸之道颇为吻合。《彖传》常用得中释卦名、卦义或卦辞。《象传》常用得中释爻辞。《文言传》亦偶以得中释爻辞。其义有以下几种:《乾》卦“九二,见龙在田,利现大人。” 《文言传》曰:“龙,德而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乾》以九二居人位之中,象征有德大人在民间,虽无人君之位却有人君中正之德,故能防邪存诚、泽被苍生。孔子、孟子概如是也!《比》卦“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彖传》曰:“以刚中也。”是指九五而言。九五为天子,古代天子田猎三方合围又网开一面,使愿者入网,不愿者离。由田猎之事引出君王与臣下亲比之道,象征有德君王得中正之道,与臣子间的关系或亲比或离散需要顺其自然,绝不强而为之。《同人》卦“六二,同人于宗,吝。”《彖传》曰:“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在这里就六二一爻而言,其同人范围仅限于宗族内部有偏狭之象,故成致吝之道。但就整个卦体而言六二居中得正,同人于宗以应和九五之君。所以《同人》卦六二象征古往今来能得中正之道的臣子。《观》卦“六二,窥观,利女贞。”“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彖传》曰:“中正以观天下。”这里中正兼指六二与九五而言,六二为女为臣,九五为男为君,象征君臣各居其位,各司其职。如此,君臣皆以中正之道来观天下才有“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小过》卦“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辰,无咎。”“六五,密云不雨,公弋取彼在穴。”《彖传》曰:“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这里的“得中”乃兼指六二与六五而言,两爻皆为阴爻居中,阳刚失位而不中,故大事不成而小事吉。概言才力弱者得中正之道亦能小有成就。《夬》卦“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象传》曰:“得中道也。”此处九二阳居阴位、柔而能用刚,故御寇必胜,不足为忧。又九二居人位正象征常人得中正之道亦能有所作为。《中孚》卦“九二,鸣鹤在荫,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夜尔靡之。”《彖传》曰:“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刚得中”兼指九二与九五而言,象征君臣皆以刚健之德守中道,以诚信为德教来治过安邦。盖如上文所述《杂卦传》成书时间较晚,作者可能受先秦儒家以及《易传》其它篇章的影响,把《易传》的“中道”思想与《易经》的阴阳结合起来言其变化。处中道而能变化者诚如孟子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9]
   “《未济》,男之穷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第四组由《未济》卦至《夬》卦乃是变《未济》卦初六、六三、六五、上九四爻以成《夬》卦。从爻位上看初位、三位、五位为阳位,六位为阴位。其中《未济》卦初、三、五阳位三阴爻一变而成《夬》卦初、三、五阳位三阳爻。同时又变《未济》卦上九阴位之阳爻而成《夬》卦上六阴位之阴爻。故余意以为第四组卦是言一卦之中阴阳之道可以同时变化,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易学之道的变化存在于阴阳二者辩证地发展之中。
   至于第四组卦体现阴阳之道同时变化,为何要变《未济》卦初位、三位、五位三个阳位之阴爻?笔者认为《未济》卦是三阴三阳皆不得位,且阴阳力量处于平衡阶段,阳刚的力量难以有所作为。故君子于此时穷于志而困于时,业未立而功未成。所以《未济》卦曰:“男之穷”也。若欲化“穷”为“通”则需尽变其阳位之阴爻,以成《夬》卦阳位之阳爻。变化之后正如《夬》卦所言:“君子道长,小人道忧。”至于为何又变《未济》卦上九之阳爻以成《夬》卦上六之阴爻?在于《杂卦传》作者于此处大概受《系辞传》“一阴一阳之谓道” [10] 的影响,已经意识到“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认为若只单变《未济》卦初、三、五位之阴爻而不变其上九之阳爻,那么卦象一变而成《乾》卦,六爻皆阳爻,纯刚而无柔,非长久之道。
   易学之道,究其根本在于体现阴阳变化之义,其于人事则要求君主、臣民能立身中正,行中道以济世、以定国安邦。而且该中道亦是存在于阴阳变化之中。故余意以为《杂卦传》篇末八卦之排序并非错简。由《大过》卦至《姤》是要说明阴柔之道的变化。由《渐》卦至《颐》卦是要说明阳刚之道的变化。由《既济》卦至《归妹》卦是要说明中道的变化。由《未济》卦至《夬》卦是要说明一卦之中阴阳之道可以同时变化。四组卦的变化似乎能穷尽易学之道的变化,其义大哉!


文后注
[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版第八页
[2]李鼎祚《周易集解》     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4年版卷十七
[3]朱熹《周易本义》   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7年版《杂卦传》篇第二页
[4]参考高亨《周易大传今注》  齐鲁书社   1998年版第四百九十四页
[5]尚秉和《周易尚氏学》   中华书局   1978年版第三百三十八页
[6]李镜池《易传探源》   中华书局   1978年版三百零一页
[7]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  齐鲁书社   1998年版第七页
[8]参考张立文《周易思想研究》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一百九十三至二百零七页
[9]《孟子·尽心上》
[10]胡瑗《周易口义》对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解释,曰:“独阳不能自生,独阴不能自成。是必阴阳相须然后可生成万物。”转引于《四库全书·经部·周易口义》卷一第三十五页


参考文献:
[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版
[2]李鼎祚《周易集解》     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4年版
[3]朱熹《周易本义》   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7年版
[4]高亨《周易大传今注》  齐鲁书社   1998年版
[5]尚秉和《周易尚氏学》   中华书局   1978年版
[6]李镜池《易传探源》   中华书局   1978年版
[7]参考张立文《周易思想研究》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
[10]胡瑗《周易口义》转引于文渊阁(电子版)《四库全书·经部·周易口义》


欢迎指正,谢绝剽窃,谢谢!

[ 本帖最后由 hyhxth 于 2009-5-12 23:13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CCS4769 +1 八卦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2009-5-16 07:55
  • CCS4769 原创 +1 八卦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2009-5-16 07:55
  • CCS4769 金币 +28 八卦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2009-5-16 07:55

TOP

0
1、看兄文,钦佩不已!
2、兄是从学者(并非指兄效仿以往学者,而是指兄即是学者)角度出发,以丰厚的易学知识为依托行文,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精辟而概括,值得我这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初学者去品味和学习。
3、我与兄是无法比的,兄身处学府,有名师指点,思想系统而“深沉”,我是一三流大专(不文不理)毕业的混证者,学、写东西属于“野路子”,不伦不类。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CCS4769 金币 +4 认真交流 2009-5-16 07:56

TOP

0
兄过誉使我诚惶诚恐,个人此篇文章之所以不拿去发表而发来舞文,就是为了与易学爱好者如zhang兄者交流切磋。兄太过自谦了,大家所写的东西是属于不同的体系范畴,兄的作品抱道工诗自有一番理趣,弥堪敬佩。另写作不计出身,兄何必对学历耿耿于怀,后天努力亦自可宏才博学。
楼下若有研究易学同道者敬请指正,浮夸大可不必。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CCS4769 金币 +3 认真回复 2009-5-16 07:56

TOP

0
今早有十几分钟时间,在兄的贴子“扎了一头”,就出去工作了,快下班了,才回单位;现在有些时间,把我以前写的一些文字(稍“掠”于易)跟到兄贴后,算是有我“野路子”的文字为兄助下威,也请兄以我文字为基,用我的石见兄的玉。我的这些文字其实介于笔记与心得之间,哪像兄的文字是标准的论文。

“学”系列之西方哲学述谈之一—西方哲学之始
    只要有会思想的人类存在的地方,就会有哲学,因为用中国语言方式来表达的话,哲学不过是发展到较高级阶段的人类思考生存之道的思维活动而已。如果非洲起源论是正确的话,那么有着共同祖先的现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类的思想中就会共同存在着(因为有共同祖先的人类的基因组成是基本一致的,那么这基因所携带的最原始的信息就该是相同的,只不过,走出非洲的人类共同祖先在开枝散叶时遇到了不同的生存环境,才使基因因需适应外部生存条件而有些微变化。比如人类各人种的肤色有所不同。)类似的对人生存和生活的基本共识,这基本共识就是对同类的情爱(我在其他小文中已提到过这情爱的发生、发展过程。)。因为有这对同类的情爱,才促成了人类特有的被人类自己称呼为哲学的这种人类生存方法论的基调,即对人本身的终极关怀。世界各地的人类之哲学中都少不了这成分。
    因为在公元一千五百年这一历史分割点前的居住在澳洲、美洲、非洲的人类与欧、亚两洲的交流相对不顺畅(因为不能否定各大洲的人类,即使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还是有交流的,所以我说的是不顺畅,而不是不通。这种不顺畅是由地理原因造成的;其中非洲好一些,但因公元前后时沙漠带的扩大,其内陆与外界的交流也减少了。在没有交通工具将这些大陆连接起来的情况下,所谓的欧、亚先进文化就很难接触到所谓的落后地区的人,并“占领”他们的心灵。),所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力小,其文化保持了相对的原始性。我不认为原始文化就不及所谓的现代文化更关怀人,但因其不与外来文化交流,就导致了其缺少变化性和灵活性,以致于对一些事物的思考就会停留在一定程度而很难深入,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应用技术水平的落后。虽然在非洲和美洲也因地大物博而使人的心灵开阔,从而产生伟大的文化,但因前面提到的不够灵活的特点,使这些文化“衰变”成的文明在遇到多变的殴、亚文明(欧、亚文明因欧、亚两洲的相联,在文化上一直有互动的情况发生〈中国因地理原因,和欧、亚其他文明交流的少一些,但也是欧、亚文明不可缺失的一环。〉,在不断的互相“打压”下,其文明发展的较快。)时,就被“淹没”了,比美、非还“偏远”澳洲,其文化际遇就更不用说了。美、澳、非文明的被“淹没”,导致的是其大量的文化记录被损毁,这造成了今日很多历史学者的嗟叹。我们普通人也就因此无缘见到更多的这几大洲原始文化的风貌了。这种情况导致了今日地球人类的思想被欧、亚文明“统治”的结果(我不得不承认,现在是欧洲文明占上风的时期,但独特的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仍有顽强的生命力,这生命力是原美、澳、非文化所无法比拟的。)。我在之前写的一些小文中,主要提到了中国的文化,只是在探讨宗教和佛学的小文中提到了一些欧洲文化,但也很浅显或间接。在此,我会用一系列小文,大概十几篇随笔,对欧洲文化,也就是所谓的西方文化进行分析,以分析出其和中国文化共通的,对人关怀的哲学成分来。
    地理原因确实可以影响人类的智慧“生成”向度。中国因适合从事农业生产而发展成具有连续性的易文化,印度次大陆亚利安人因大迁徙发展出将不同人种分登级的婆罗门文化,就都是例证。而所谓的欧洲文明却并不是产生在现在欧洲的几个大国,而是产生在欧亚大陆的西方—小亚细亚的土地上,所以才被称为西方文明;当希腊文明冉冉升起的时候,东、北欧地区还是蛮荒之地;希腊人生活在地中海边,整日和海打着交道,他们不仅从海洋中寻觅食物,还靠航海和其他地区的人进行贸易;中国儒家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的说法,“智者”的称呼正适合希腊人;希腊人要生存,就必须和海、天“争利”,这造就了希腊人向往自由、向往通过主观努力控制自己命运(虽然在荷马的神话中,“命运”是人和神都不可逃避的,但荷马之后的希腊的智者们因为看到了在人在与自然力〈这自然力在希腊哲学深化之前,也被希腊人和地球其他地区的人类一样认为是有人格的神。随着希腊哲学的发展,一些智者逐渐将自然力还原为一种宇宙秩序,从而将其去人格化,同时也就是去神化,从而使希腊哲学向科学性状发展。也正因有这去神化的基础,希腊哲学才将人类本身的人格突显了出来,进而使哲学走上了爱人之路。〉抗争时,也会取得“胜利”,所以才坚定了对人类主观意志的肯定。)的心理倾向,这心理倾向是自由主义的根基,是现代欧洲文明的文化根基。当然,这心理倾向的形成也必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不可能是无本之木。早期的希腊哲学还达不到这样的思想高度。
    因为哲学是人类的思维活动,又因为人类的思维必须有连续性和充分性才能形成一个合理的结论,所以每种能让大众接受的哲学结论必然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也就是说一个合理的哲学结论,是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被“想”出来的。在人类为了活着而活着,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想”事情的情况下,哲学是不可能产生的。有关希腊哲学的最早记载在米利都,因为米利都人中的智者有时间去“想东想西”了。米利都人乘贸易之便,即汇集了各地的思想,又造就了一批“有闲”阶级,这些有空闲的人可以在没有经济负担的情况下,“坐”下来,好好“想想”我们人类是从那来的了。因为前文刚刚提到的哲学也要经历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所以有哲学倾向的初期希腊学者们还只能“想想”人类是从那来的,也就是宇宙本体的问题,致于“我可以做什么和为什么做”的这些道德问题,还待以后的学者们去“想”和“发现”。
    知识和智慧必须得以记录,才能传播,在传播的基础上才能被他人批判着发展。口头记录(《伊利亚特》、《奥德塞》、《奥义书》、《格萨尔王》能被口头传播,真的要感谢执着的诗人们和智者们的坚毅。)的文化和艺术是非常容易流失的,所以很令人遗憾的,希腊米利都哲人之前的希腊智慧被人们知之的甚少;我们中国的易学之原始状态在今日不得而“鸣”,也是如此。米利都哲人的思想表述中,被记录下的言论就很“可怜”,如阿那克西曼德的论述只被记录下了这样一句话,即:“万物由之所生的东西,万物毁灭后由于必然性复归于它;因为万物按照时间的秩序,为它们彼此间的不正义而受到惩罚并相互补偿。”这句话表现出了米利都哲人主要探讨的问题,也就是“宇宙的本体是什么?”阿那克西曼德的老师泰勒斯认为水是物理实在的基础。几乎同时期的中国《尚书》中提到“五行”之首为水,后人进一步将其附会为“五行生克”的“天一生水”;亚利安人发展出的佛家学学说认为水为“四大”之一,这些相近的思想(亚利安人和西腊人思想相近比较好解释,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同一人种的后代,只是迁徙地不同。而属蒙古人种的中国人与印欧人种在数千年前几乎没什么思想交流,也和其他种的人提出相近思想,就值得人深思了。)被生存于不同区域的不同人种提出,到可为公元两千五百年前左右是“知识爆炸期”的论调作一助脚。其实这现象的出现,我到有比较另类的解释,即:人类的碱基对中本来就有着相类似的智慧和知识积存,当积存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个“水满自溢”的情况发生。在批判着泰勒斯的设想的基础上,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曼德还有一个相当“有意思”的物理认知,他认为同时存在着许多世界和宇宙体系。)认为“不确定的无限制者”才是“原初物质”。阿那克西曼德之后的最后一位米利都哲人阿那克西米尼则认为气“包围着世界”。这不仅又让我想到了中国易学所“说”的“一阴一阳谓之道”。中国的道教从这哲学论述中发展出了“阴阳二气化变世界”的特殊认识。
让我们沿着希腊哲人的“足迹”前行,会发现,哲学是处于一种不断进步的状态中的。米利都哲人之后,出现了一位相当了不起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他不仅继承了米利都哲人的宇宙本体思想,认为“万物皆数”,而且改“良”了“狄俄尼索斯教”的嗜血,认为科学和数学可以净化人的灵魂。这使哲学从“本体”向“认识”小小的推进了一步。即后的赫拉克利特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哲语:“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也在为“认识论”推波助澜。他认为在宇宙的流变中存在着一种稳定性,也就是一种基本的实在—火。他强调人的灵魂是理性的,但这种理性来源于火这神的理性,也就是“一切是一”。巴门尼德和其徒弟芝诺也在做着游说大众,以证明“实在是一”的努力。但他们认为“世界不可分”违反了常识,被大众所诟病。恩培多克勒推进了他们的思想,即在仍认为“存在是永生的、不可毁灭”的基础上,将“土、气、火、风”四种基本元素放到了“不能转化”的位置上。认为“心灵不像物质”的阿那克萨戈拉说出了“过去存在的东西,现在存在的东西,将来会存在的东西,全部都是心灵的安排。”的话。这是对人的主体意识的极大颂扬,因为这思想意味着:世界能为“我”这一作为主体的人的思维活动所认识和规整。还有“原子论”的提出者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为时空留出了“虚”的位置。德谟克利特尤为人称道的是他的知识论和伦理学。他的知识论调是:人的知觉可以分成“感性”和“知性”。他的伦理论调是:“生活最令人向往的目标是快乐,我们最好通过在所有事情上的适度和文化上的教养来获得它。”
从以上提到的一系列不断推进的西腊哲学思想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的西方哲学由其哲学体系定义的“本体论”逐渐过渡到“认识论”,再“进步”到“价值论”,也就是开始探讨人的生存伦理问题(世界其他的哲学在近、现代因为其依托的经济、政治体在文明的较量上败于持西方哲学的欧、美国家,所以其话语权被西方哲学所“霸占”,导致其对自身的定义被西方哲学的语境所部分替代。这也是我不得不在写我国的一些哲学时使用如“本体”、“认识”、“价值”的这些西方哲学术语的原因。)。以此为分隔点,西方哲学跨了生存哲学的领域,越来越成为一门有关人本身的学问。

“学”系列之中国三大哲学流派外的哲学思想想谈之四—从历史发展角度出发看尚书
    我从上学起,就不太喜欢历史。我的记忆力差,所以我的在中国的教学实践中采用死记硬背方式教学的历史这一学科的成绩总是不理想;因为我的历史学科成绩不理想,又使我产生了畏难情绪,所以我就愈加的不喜欢学历史。这恶性循环情况的衍进,导致我至今历史知识都很匮乏。今日想来,发生这问题的最本源原因是因为中国的青少年教育方式不正确。中国采用的填鸭式教育模式是很难勾起人的学习兴趣的;而激励式和引导式教学模式才会使人产生学习愿望,并带动人最原始的求知欲,以致使人产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中国教育界为什么会形成填鸭式教育模式,则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我就借此作为切入点,谈谈历史与文化演进。
    整个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成是人类的求知史和情爱发展史。正因为人类逐渐自主的去感知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及想客观的了解自然的本质和掌控自身的命运,所以才由普通的四肢动物发展成为了手脑动物(因为持这一观点,所以我认为,只要给其他生物足够的进化时间,其他生物也能进化为具有高级智慧的生物。只是我不知道,在现在的地球上,我们人类会不会给其他生物这时间,同时也给自己向更高级进化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情感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人类同其他相对高级的动物一样,有关心自己的遗传基因传递下去的本能,在这本能基础上,人类的情感世界越来越丰富起来,男女由对子女的爱发展出了对子女的父母,即男女之间的爱—一种超越了荷尔蒙作用的情爱,进而发展出了对生养自己的父母的爱。因为需要让人对这些爱及让人对自然之了解在感性和理性上更多一些和更透彻一些,人类在进化中,发展出了一种逐渐延长幼体成熟过程的特性;也就是说,人类不断延长照顾幼体的时间,以使幼体能在成熟体的庇护下,用更多的学习时间去感觉和了解自然界及人类的感情,因此,也就削减了人类动物性中快速成熟的本能,增加了人类通过不断学习去了解世界的本能。这一特性不断强化,就使学习和求知成为了人类的最重要本能。人类要争取延长照顾幼体的时间,就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而人类小群体聚居完成不了这一任务,于是人类就向大群体聚居方向发展。人类大群体聚居后产生社会和阶级的情况及状态,学者们已经有了科学的论证,我就不多言了。虽然人类阶级社会随人类大群体聚居产生了,但并不是就完全遵照一个模式,而是也各有特色。这些特色受地理原因影响较多。我根据前人智慧总结出了一些特点,在其他我写的小文中有所表述,在此,简单说一下,就是,靠海聚居的人们因与天、海争夺生存权而使个体的自由精神更强烈一些,而在平原和内陆聚居的人们因靠天、地“吃饭”使集体向心力更强一些,发展至近代,就形成了社会各成员不论从个体的人身权利还是到个体的精神意志都相对较自由的商业社会思维模式和社会各成员相对服从于强权个体的农业社会思维模式。我国古代是比较标准的农业社会,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后,形成的又是大一统的区别于欧洲零散式封建体制的帝国式封建社会,这些社会形态都影响着作为社会人存在的中国人的思维,使中国人的思维趋于顺从于天命、顺从于长上和官员。这种顺从又使中国的封建、官僚、宗法政体极其稳固。这种双向的作用,历时两千余年,伐害了中国人的自由意志,使中国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淡漠。此影响,时至今日,仍有余澜。从现在很多国人在工作时可被看成是“听话”的机器,而不是有创造主见的人的情况,就可看出这一点。上文提到的教育问题,也是如此,因为中国人思维模式中形成的封建思想惯性影响到了教育方式的采用。以致于使中国人在教育青少年时,不是引导青少年的求知欲,而是还在用灌输的那一套。
    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文明,其文化(我同意斯滨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指出的“当文化到达全盛的时期,便衰落为文明,文明是一种衰亡的格局。”的观点,所以才在此文中将文化说成是文明的源头。)源头体现在《易经》和《尚书》这两部书所记载的历史和哲学智慧思想当中。本小文因是谈历史,就讲讲被说成是史书的《尚书》。
    “讲”《尚书》前,先顺便谈谈中国的史书。中国的历史因为悠久,所以史书也是汗牛充栋的,除《尚书》外,以《春秋》和《史记》为始,开中国历史记叙的滥觞。如前所说,我读史不多,但与鲁迅先生感受到的一样,认为,在史书上“满纸写着杀人”,感觉到了人类自私欲望的可怕。我还认同,史书记载的东西,是不可全信的。还有,我认为,从史书上能读出作人要遵守的道德准则就足够了,不必非得记忆深刻;我作为一个人,是一个将知识点转换为见识的有思想能力的主体,而非如电脑一样的分检机器。比如在《左传》上,我读到了“多行不义必自毙”、“一鼓作气”、“铤而走险”这些成语的本意。比如我读《史记》时,当读到“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旁,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跽,侍酒于前,时赐余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籍,堂上烛灭,主人留髡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故事后,即为淳于髡的诙谐、幽默喝彩,又为其对人性考察的深入及寓庄于谐的方式而沉思。
    《尚书》传为孔子编订,这我不想去细究,能从此书中了解到中国前人的智慧,并能感知到中国人思想形成的脉络,对我建构个体思想而言,就足够了。
    《尚书•泰誓》有言:“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无逸》有言:“治民祗惧,不敢荒宁。”《尚书•酒诰》有言:“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这些虽然是中国古代奴隶主阶级从“治民”角度出发,形成的治国理念,但其重视人民力量的本意表达的是非常清晰的,时至今日,任何社会形式的执政者都应以此为“监”。《尚书•康诰》有言:“惟命不于常。”这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态度,成为了中国各传统哲学流派的底“蕴”,特别是儒家,对其尤其重视。《尚书•康诰》有言:“克明德。”《尚书•尧典》有言:“克明峻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就出于此。《尚书•盘庚》有言: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新不断的成语就出于此。在《汉•古艳歌》的“茕茕白兔,东奔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句中也对其有俗化表示。人的感情倾向于“旧”,求知欲倾向于“新”的现实就是如此。虽然古人未曾发现此种情况发生的原理,但感知到了其是人的特性。《尚书•皋陶谟》讲“九德”为:“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这是人的道德准则,虽然能真正做到,很难。但人应对其有不断的追求。
    《尚书•洪范》的内容,几乎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非常巨大,我们今人的很多言行及思维倾向,仍在受其影响。《尚书•洪范》有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此五行观虽然过时多年,但国人仍对其念念不忘。这五行观是中国人形象思维的体现,其科学作用也是很巨大的,不仅是中国古人对物质世界的一种判知,也是中国算术学的基础,其和《易学》的二进制结合,形成了十进制。《尚书•洪范》有言:“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事,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强弗友则克,燮友柔克。沉潜刚克,高明柔克。”这些人行为准则的指导,今天也在指引着我们。《尚书•洪范》有言:“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逆。吉。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外凶。”我们从古人这预测解决问题的方式上,看到的不仅仅是迷信,还看到了古人决断事情的方法,今人决事,也未脱此模式。《尚书•洪范》有言:“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众命。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此是人之共好、共恶也。
    我对历史发展,有循环论的认识。不过,这循环不是在圆圈上循环,而是螺旋上升式的循环,历史发生相似情况时,是人们“俯视”历史时,看到的断面“重合”。比如《尚书•无逸》有言:“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即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我们对父母的知识会这样认识,我们的孩子对我们的知识也会这样认识。古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孝,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学”系列之佛家悟谈之七—中国自家佛学之特点
    上几篇小文中提到过“三论宗”和“唯识宗”这两个中国佛学宗派依赖印度佛学过多。其中,“唯识宗”虽稍有建树,但也改造印度佛学不多,未触动印度佛学本质。隋、唐以降,中国佛学界发展出“华严宗”、“法华宗”、“禅宗”、“净土宗”等几个宗派;在藏区,中国佛学界发展出了西藏“密宗”。这些宗派脱出了印度佛学的“篱笆圈”,开创了独特的中国佛学道路。正如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所说的“禅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迹宗,三、真显心性宗。教三种者,一、密意依性说相教,二、密意破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右次三教,如次同前三宗相对,一一证之,然后总会为一味”那样,中国的这些佛学宗派就是区别于“中观宗”之“泯绝无迹”和
“瑜伽行宗”之“息妄修心”的“真显心性宗”,也可以简约的说为“真心宗”或“性宗”。
    比较来说,“中观宗”和“三论宗”讲的是“法、我二空”;“瑜伽行宗”和“唯识宗”讲的是“法、我二空”所显之相体现于一切法中(这就是“唯识宗”又叫作“法相宗的缘由),但此法又是无为法,入于“般若”;“华严宗”等中国佛学宗派则主张,“真心”即是真如,能生一切法。在讨论“唯识宗”的小文中,我提到“唯识宗”的观念已在一定程度上受中国传统哲学影响。而“性宗”这些中国佛学派别则是大大的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将中国传统哲学和佛学融合到了一起。我认为,这些影响中国佛学发展的中国传统哲学虽可分别简单的说成是儒家之“仁心”、道家之“谷神”,但归结到源头,就是集中国哲学之总成的“易”学。“易”学的阴阳之“道”的论点造就了中国传统哲学特有的体用观。此观点(针对此观点,我会在讨论中国传统哲学的小文中专门论及。)被纳入中国佛学后,中国佛学就不再是印度佛学的附庸,而是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并可以和印度佛学并驾齐驱了。此中国佛学理论,即“真心”说,可解释为,佛法应由一个本体“生”出来,此本体“生”的“法”,创生出了众生和世界。我认为,此本体被中国佛学归纳为“心”,也就被纳入了纯精神的层面,即此“心”是一种意识。依此判断,可以说“性宗”的观念是唯心的。我曾在其他讨论佛学的小文中提到过一个自然科学事实,即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而且其不“常”,也就是并存着有序性和无序性。以此科学事实为准则,我认为“性宗”的“真心”观虽然唯心,但毕竟为宇宙设定了一种能生万法的本体存在,也就是说宇宙是实存的。这一观点怎么说也比印度佛学的“般若”观,即“一却皆空”的观点在表述宇宙的本质上要更进了一步。
    “性宗”的“真心”说的另一特点是“本觉”观,在“密宗”的义理中提出的“即身成佛”观就体现出了这一点,“性宗”的其他各派系也大致上都有此“本觉”观。比较来说,印度佛学讲究的是,人要么在未来成佛,要么连佛也被“空”去了。那么在所谓的“现世”里,人即使向善,似乎也变的不是那么十分重要了。通过“真心”之“本觉”观和印度佛学的比照,可发现,“本觉”说给了人在所谓的“此生”要行善以莫大的鼓励。用现代观点来说,“佛”也不过就是道德感极强的、把众生同等看待和去慈悲的觉悟的人。那么,我们这些普通人,在采纳“本觉”说的积极入世的意义以指导自己的行动的基础上,只要不断的在思想上向善的道德准则回归,并实际指导自己的行为,那么我们就可以成为“佛”。
    “性宗”的比较原始的重要经典有《愣严经》、《圆觉经》、《大乘起信论》等。曾有学者因为此几部经典所表达出的思想和印度大乘佛学所表达出的“般若”思想不类,而将它们归入伪经。是中国佛学者造伪还是印度佛学者已提出过“真心”说,这并不重要。非要对其伪不伪进行刨根问底,是哪些“穷经”的学者们玩的游戏。我们普通人应当重视的只应是这些经典中传达出的人文思想。这些思想能被我们接受,并能在建立我们的人生观时起作用,那么所谓经典的启示作用也就达到了。
    下面,我把《愣严经》、《圆觉经》、《大乘起信论》中的一些语句抄录一些,并对其中一些语句简单解释。这些语句要么意义深邃,给人以启迪;要么用词华丽,给人以文字美感的享受。
    《愣严经》的全称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愣严经》,我从中抄录这样几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几句经文,就体现出了“性宗”的“真心”生万法的宇宙观。
    《圆觉经》的全称是《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我从中抄录这样几句:“一切众生,种种幻灭,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花,从空而有;幻花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这几句经文,不仅在哲理上作了事物存在相对之论辩,也是文字优美的散文诗。
    在《大乘起信论》中,我先抄这样一句:“摩诃衍者,总说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法,二者义。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诃衍体故;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所言义者,则有三种?一者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一切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这就是“真心”说中著名的“一心”、“二门”、“三大”,体现出了“性宗”所提倡的理论,即:宇宙以“真心”为体,生出“法相”,此“法”妙用无穷,生出世界之一切。我另抄录这样一句:“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梨耶识。”此“阿梨耶识”虽与“唯识宗”的“第八识”同名,但被认为的本质却是不同的。“唯识宗”所称的“第八识”是众生之幻念汇合成的大海,而“性宗”所称的“阿梨耶识”却是真如这一本体的真“心”。
    写佛不离偈,还是以一偈结尾:真心非一异,波动无明起。万法为之化,众生有情历。

“学”系列之宗教杂谈之三—由地方性宗教想到中国道教及其他
    地方性宗教是相对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大世界性宗教而言的。其实婆罗门教也是地方性的宗教,但其最终发展成的一神化和对这一神的抽象化,已使其具备了世界性宗教的潜质,尤其《奥义书》中提出的一些教意已具有了普世性。在其基础上产生的佛教最终成为了世界性宗教。所以我把婆罗门教单列一篇论述。而如我国道教等世界各地的一些地方性宗教,相对来说,在宗教思维上比较狭隘,未完全脱离自然崇拜的多神化倾向,而且在这些地方性的宗教中创造出的神都在为小集团或个体“服务”,所以未能进入世界性宗教的行列。
    原始宗教可以说基本上都是从巫筮活动中发展出来的,对自然力的恐惧或是依赖,促使人们相信了鬼、神的存在。美索不达米亚每个城市有自己的城市保护神;埃及有可以被个人为了不道德利益求助的2000多个神;克里特岛上有被供奉在小房间里的神;荷马的《伊利亚特》和赫西奥德的《神谱》描绘出了希腊不道德的诸神;甚至小小的复活节岛上的一小撮人也为他们心目中的神树立了巨大的神像,并为保护不同的神的名誉而战争纷仍。我认为,可以侧面的从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的一段话中,体会出地方性宗教的特点。他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如果牛、马或狮子也跟人一样,有手,能用手画画,能从事艺术活动,那么,马会把神的模样画的像马,牛会把神的模样划的象牛。”
    当然,我不否定地方性宗教也对人类生活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希腊人创造神,给这些神“安”上了人类向往自由的“心”,乃至在十数个世纪后“感染”了西方世界,对文艺复兴不无影响。有些地方性宗教中的思想,在今日看来,仍有其进步意义。比如耆那教的大雄强调要“尊重任何形式的生命的重要性。”比如狄俄尼索斯教派的行为虽然野蛮,但其提倡的“狄俄尼索斯的精神进入人的身体,净化了人。”却也倡导了与神合一的本体认识。
    宗教的传播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往往需要强大帝国的不遗余力的推动,比如查拉图斯特拉派(也就是拜火教)在古波斯广大的帝国上曾经传播过,但古波斯帝国行政管理模式的松散,使这一宗教并未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但它的善恶二元论却很大的影响了伊斯兰教。);比如小小的犹太民族创造出的、神秘的一元神,却能从地方性宗教中“脱胎换骨”,被罗马帝国所“应用”,并最后成为世界最大的宗教。
    虽然中国古代的道教人士如基督教的先贤或说是叛逆者们(事物总是两分的,公元二、三世纪的基督教徒逐渐亲和罗马的统治者,使基督教得以发展,所以可以称为贤,但这些基督徒违背了基督教初创时形成的反对罗马强权的精神,所以是叛逆者。)一样,也发现了依附政府的重要性(有时宗教集团甚至要依赖不同的政治势力和政府,比如达赖集团在美国庇护下的“残喘”。),但中国的政治在应用黄老思想(黄老思想决非道教思想)的昙花一现后,就被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牢牢掌握,对这样的政府来说,道教只是被利用的工具,而不可能成为驾驭政府的决定性力量。所以道教永远成不了中国的国教,而且在和佛教的交锋中,还败下阵去(伪经《老子化胡》被人家戳穿。)。虽又屡有沉浮,但不过是二流而已。
    当然,我对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中的一些知识还是认可的(《道藏》也属“经籍”汗牛充栋之列)。比如这些知识中的一项—“丹”学,就是中国化学的鼻祖,“丹经王”—《参同契》颇值得一读和研究。比如《老子想尔注》,去除其神化倾向,还是即有《老子》的哲学思想,又有一定的医学认识的。还有《抱朴子》、《黄庭经》、《养性延命录》等皆是此类作品。不过,道教也是鱼龙混杂之所,扶乩、符箓、科仪、算卦这些装神弄鬼的东西,使道教成了一个长着多手多脚的“怪胎”。或许这是道教的世俗化决定的,道教在创立时,就是吸纳了多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怪物,兵家、法家、道家、墨家的东西,它都来者不惧的吸纳了进来(因此,道教保存了中国很多的其他传统的文献,是一大贡献。)。但也正因为这世俗性,它才能“活”到今天,而世界上许多的其他地方性宗教早就消亡了。
    我引用《三国志》上描述道教祖师张陵的这样一段话:“陵,客蜀,学道山中,造道书以惑百姓。”想说明:其实那个宗教不是这样的呢,都脱不出这“造”和“惑”去。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qinshaoyao +1 娓娓道来,似可吞吐风云。 2009-6-12 09:08
  • qinshaoyao 金币 +10 娓娓道来,似可吞吐风云。 2009-6-12 09:08

TOP

0
兄多闻,从文字中可见腹笥之富。当笔记与自己的思想融汇贯通后也就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心得。兄研究哲学,当多看原著,因人之精力所限,可立足于一点,弥坚钻之。多年之后或可名垂宇内。

TOP

0
1、我未介怀于学历,但恨自己少时不努力,以至未能考入真正致力于学、术的学府。好的大学可以浅移墨化的使学子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可以对学子进行系统的培养,这可使学子在学习上达事半功倍之效。而我做为自学者,在学习中往往“瞎子摸象”,寻不到学习的门路。以兄和我作比,兄用五年学到的东西,我十年、二十年也未必能领会到。
2、如兄所言,“人力有时而穷”,至今,我学“东西”都是笼统的,未能窥任何一学之本。
3、我胸中所学虽博杂、不精,但秉持的基本人生观是“道家”的“无为”论,所以我并不想出名。如果有一、两如兄这等学友能从我的思想中触类旁通,在批判我的思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我就很高兴了。
4、不是自谦,我“大而化之”的学习观,或可说成是我的做人原则,决定我不想、不能成为一个学者。我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思想者。
5、祝愿兄在做学问的道路上一帆风顺!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CCS4769 金币 +5 认真回复 2009-5-16 07:59

TOP

0
体现我人生观的一些诗,搀杂了一些易学观点,但思想主要是道家的。请兄读诗以判我的价值观。

1、活—曲•醉中天
南柯盘又旋,黄梁绕再缠。一世炼历荣并患,蜜糖加黄连。朱门冠盖迷眼,流客身暂,转瞬赋予轻烟。
〔隔尾〕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人生消磨,最在此时间。有多少小人,是非搬,矛盾掀,好事拦。有多少君子,愿天下寒士尽欢颜、都团圆。知了、悟了,何为趣?爱为务,将无边。暖化,你我仇怨;挪去,隔心重山。
〔尾〕身在红尘,为少使些人间造孽钱,江湖遨游,换清闲。权钱身外看,荣辱壁上观;名是草芥儿,真平凡。入嚣闹,演悲欢;添丝丝白发,减分分俊妍;友直友谅友见闻,去怒去恨去嗔怨;炼达洞明,随逐暖寒。否泰悬,冲盈现,皆笑谈。问可叹世事,何能将吾瞒?销刻万物归一手,填谷截峦。仇了了,恩延延;与人善,德字当头,铸屏栏。平芒、折颖、去锐,把争夺性儿煅作绵。却要执着不变,心刚强,情切切,意志坚。自是,消停了,千险万难。把生途坷坎,视若平川。什么江山?什么波涛?什么风云?尽勘。九派八荒并极乾,均一色,只剩蓝。喝并啸,曲相联,歌我,傲行天地间;做个,无修无整逍遥汉;狂侠温文任意拈,过百年。

2、童游赋
吾夜半神游舞文,见烟兄设征文之题,曰:“游戏,人生。”为何?寄远思于童蒙,忆过往于人未成,述总角游戏,叙未冠所历,著胸怀于畅想,觉人生之妙理。大哉!此题。善哉!此题。可引人,归于赤子,追元神于未染,再塑我而炼婴孩。有感于此,为诸君说之。
宙乱失衡,宇崩暴离。离散不终久,电逐慢而沉,质渐凝而积。天地因之为开,万物化变于一。万物即生,适者能存,几十亿载,遂出生中之英,自谓为人。人之繁衍,赖于物化自发之两性。性转有情,爱欲辄腾。爱长且大,伦理则萌。和与活道,既与天斗,又与地争,促人结群,终成各类之最灵。此人类之童年也。人类处懵懂,游戏朴且真,抓虫捕兽,为口娱心。有闲暇时,模兽禽之奔,学鸟虫之音。涂之、唱之、蹈之,虽攒生存之技,亦育本性之纯。奈何!因人梦之逾奇,合与敬天,巫筮乃出,即乖古人之朴纯。巫筮者,拜万物为有灵,称风雨雷电为神。因于此,歌舞画脱游戏,变而为崇神祗。以至百代之衰,分雅俗,艺术名之,虽可娱人,未复原始之可使人人皆狂也。呜呼!哀人类童年之戏不复本性也。
人法自然,原无善恶。至人伦生于爱,使人利己亦利人,本向善者赫。嗟兮!社会始而人各群,富财多而分不均。王者即出,众乱之门。私欲为胀,残忍出根。干戈即起,天下纷纷。所谓英雄,逐鹿红尘。彼此更代,祸续无垠。百姓愚拙,德如墙草,为之浸淫。延及儿童,预藏杀心。木刀木枪相向,好狠之念叠起。郎骑竹马来,弄梅无猜之乐,所剩者几?今之时,未脱此,网游糜,使人迷。美仑美奂,批侠者衣。诲淫诲盗,其用以极。毒少年之本心,使善根为恶思熏习。我观此象,不由叹曰:世人堪怜兮!少年更堪惜!
世风好利,数千年继,摧伐童心,真性难系。幸人伦存道德,保养浩然气,父母教儿女,仍讲孝与义。有此基,尚可伪。诚爱心,炼内美。朋友交,信仁礼,慈与敬,入童戏。使童者归童心,使长者会童意。童慧即开,民智可启。我知此理,行难说易。何以成之,人人煅己。
往事不可谏,来者尤可追。望诸君,读我文,会我意,共勉之。

3、套曲•夜行船—逆旅
〔夜行船〕消磨逆旅思作藉,把荏苒磋砣揣挈。光阴难窃,时间难捩,宇宙洪流孰能曳?
〔沉醉东风〕点种稍摇忽斜趄,微子奔突紧飞泄。平衡失均等,序列得分届。广乾倾偏质中陧。基律变出兆法叠,三千大千循宗蹑。
〔天香引〕正反撞和削热,百亿载积,河汉渐设。星辰轮转,雷闪霆震,烟雨飘掣。海枯石烂厚坤啮,阴差阳错大地锲。手系唯这,自然竞择,适者承荷。
〔落梅风〕遵代谢,着通塞,菌植动兴衰存灭。无性衍作雌雄裂,纲科多端从兹借猎。
〔风入松〕牝牡相咸众妙烨,基因繁复烈。诸象新新态状革,与世推移融并燮。碱基盘旋屡进,终塑最灵呈拔跃。
〔大德歌〕一线跃,神经谐,手脑阖用它为介。采食演产食,流浪合群归族界。春夏秋冬寒暑阅,爱恨愁怨悲欢邂。
〔拔不断〕性优劣,欲俭奢,文化应印社会射。政治辅成战争崛,经济夺取财富勒,文明攒善恶。
〔离亭宴煞〕勘破万物更替如旭昃,冠带帝旺墓绝随昼夜,无滞无涩。风冽冽稼穑怯,雨漫漫芳菲野,私荡荡波涛噩。权钱筑壁垒,名利挖沟壑;真意挚怀隔亵,锦上添花截,雪中送碳遏,墙内助臂撤。翻覆忐忑芜轨辙,古至今人难测!甲子里各行各,谁鸡谁鹤?且停歇了造孽。
〔尾〕都说河东有煊赫,河西有萧瑟;那个攥定宏图大业,永坐河东江不涉?明暗彻、荣辱卸、忧乐舍、黑白解,心眼儿打此澈,只剩情切切。悟道:却原来,我是客、空即色。

4、孩子出生时作诗
际遇周始,缘源鸳盟。屡望期期,三盼得逢。丁亥辛亥,乙丑午亭。前夜无眠,当夜然仍。百感交集,难以形容。数家欢欢,悦乐浓浓。其中最醉,乃娘乃翁。笑与泪齐,爱欲膨澎。畅达肺腑,快愉层增。一声啼哭,发聩振聋。更使父母,加加魂萦。尤其你母,身痛心疼。此时你母,乱发如鬅。手抖颌颤,面喜还茕。他人抱你,反复叮咛。你一浅嚏,无比瘝痌。你父两顾,心恸怦怦。呼对九地,啸向苍穹。此中滋味,爹娘皆经。弄璋弄瓦,封建鄙称。万亿优选,璞玉浑成。男女等等,都万物灵。其雷殷殷,振震同隆。你初面世,赋予佳名。唤乾唤朗,以情以晴。字只代号,不导吉凶。长辈所愿,利贞元亨。他日开慧,百理贯熔。自由意志,汝可改更。你在襁褓,日处曈昽。至少年时,勿用懂懵。赖依教育,鲲化瑶鹏。我与汝母,当使全功。寒暑不易,及你见龙。即教独立,又教仁宏。礼义智信,孝爱营营。强健体魄,精力涣荣。以身作则,每宵每明。父系所愿,福而还礽。喜德贵子,门户掌撑。一索刚强,万里风乘。长寿康健,禧禄和雍。思维迅捷,如发雷霆。行动敏速,叱咤锵铿。傲睨众人,拔乎其丛。如海广大,如山崚嶒。目标远大,造极登峰。意气风发,志向庞竑。积极向上,勇于飞翀。为天下式,做天下篷。无人可比,锦绣前程。生途旅坦,直上云青。有绑龙技,挥舞长缨。母系所愿,即明且聪。许多希望,许多憬憧。盼快成长,盼早蓊葱。至刚之际,挺立为秾。一世吉祥,一生安悰。重你唯一,不换连城。宝贝越目,超瑜过琼。把你珍视,将你推崇。其他皆下,无意将瞠。贵也无际,惜也惺惺。永将不大,只作童婴。你母所愿,如玉温莹。如环如珮,如琅如琮。如璋如璜,如钰如瑛。如珠如琳,如瑶如璎。通脱潇洒,怡悦婉婷。身永无病,心地清澄。保持情性,解去顽侗。放而能收,适以为縢。你母对你,独好于匈。爱也涛涛,如波涌汹。江河合汇,流聚千瀛。你父所愿,丈夫峥嵘。孝行每刻,义满襟胸。道法自然,保德中宫。群而不党,思独于烝。当你心定,不用嘱叮。给予自由,不用绳鞥。我知箴言,待尔能聆。絮絮细语,解与汝听。平平淡淡,烈烈轰轰。人生一场,自择所倾。孔方金龟,不足为凭。与人为善,自力更生。衣不需个,食不需精。不物于物,不夸己能。木秀于林,他人眼丁。人外人有,山外山重。天外有天,不穷出层。常养正念,看宇宙平。大道为德,气完神兴。粪土钱财,珍贵亲情。强权不畏,人伦鸿鸣。点水需报,况养恩泓。乌尚反哺,人更应仝。亲不需报,报要加闳。知己知彼,重人人恭。不先先人,海纳川洪。不屈不挠,霁月光风。不卑不亢,心泰身衡。不离不弃,持之以恒。去骄去躁,不急不匆。和动与静,平弱与勍。常思己过,莫将人抨。语多必失,大言无訇。花出未蕾,草发未茸。不禁于常,不拘于型。无凸无凹,无断与赓。了无挂碍,大器免形。立言立德,气贯长虹。立人为本,一柱天擎。知无先后,识不论庚。达者为师,学问智增。强大不惧,弱小不凌。削去心剑,不藏戎兵。不忧不恐,精厚神丰。殿堂不正,不将身登。冠带虚枉,将人惑莹。玉笏浮云,引人扎挣。宝马轻裘,真知阻雍。不如无为,甘做刀硎。不求闻达,不求望顒。布衣将相,读书躬耕。按剑弹冠,本非高嵩。怎奈身处,波涛凡红。翻覆是非,苟狗营蝇。他人所言,守口如瓶。笑对讥讽,都忘不讻。剃头人剃,盯人人盯。害人之人,夜夜心惊。不求人意,无愧幽冥。真知日月,舌剑流萤。恭信敏惠,谦而利攻。去攻存爱,无恨与憎。不射之射,已忘初衷。以心查察,少信耳睛。左右上下,认辨黑彤。试问谁个,不输总赢。三起三落,无尽无穷。简易变易,化繁为轻。自掌命运,有始有终。冷暖加身,熬心霜冰。宝车持执,烈火不烹。人虽四大,常被尘封。看山看水,似障如屏。不山不水,匿迹潜踪。见山见水,真实不空。无常常有,专在心横。齐物物齐,雾雪不蒙。一二三万,心烺如滢。不禁需学,犊牛雏鹰,也要存志,老骥伏膺。言出必果,不得偷慵。百半九十,一篑功停。知白守黑,好让不争。相忘江湖,道合志同。至爱濡沫,何别龙虫。知耻近勇,有错担承。已过不掩,与众乐融。何时可酒,共真友朋。色而不乱,炽情豪英。取财有道,众志成诚。合气绕人,无敌大雄。香取冷梅,直爱青松。虚怀若竹,骨要铮铮。内刚需敛,外柔无棱。刚柔并济,一片神行。无刚无柔,水乳交溶。洞明炼达,不失耿忠。行行若痴,愚表玲珑。不息厚载,乾健坤宁。超越自我,摆脱樊笼。不着本我,解去规绳。超我随意,何必人拥。猛虎野雀,坚而不从。工商农兵,俗儒道僧。意识形态,过眼云朦。偏不盖全,一孔当扔。格物致知,明德中庸。慈俭不先,宝剑无锋。清静希夷,大巧不工。善恶相对,此彼补充。雅俗一也,正反送迎。婴孩贤哲,矛盾相供。白发皱纹,谁个绕曾。观照生死,度量恢弘。辩证心物,一元二征。科学人文,同本源清。物质反暗,和久分崩。电子正负,有冲有盈。与万物谐,大吕黄钟。写天下意,一手系中。社会代谢,维私与公。种种主义,不过民声。人间正道,沧桑的评。好奇求知,人类飞腾。梦想幻想,异彩纷呈。鼎新革奋,穷变则通。复返自然,螺旋上升。天地虽大,可包心庭。虑思电闪,灿比列星。时时不断,波射连绷。子虚乌有,天外玉京。神为之引,心作明灯。我自为我,卿自为卿。你当迈我,杆进建瓴。先法前人,慧哲合综。后不法人,自可为宗。福祸倚替,历夏经冬。身铅慧火,百炼胎凝。狂侠温文,任尔西东。

5、曲四首—笑世间
双调-寿阳曲
君不见?行路难。浪口风尖谁稳站?为争私利口腹剑,火域困身肝胆乱。

南吕-金字经
人间走一遭,有色纷纷扰,忧愁频来欢愉少。恼,都是自来找,且放下,抽身我去了。

南吕-四块玉
虚名利,紧争夺,笑脸逢迎胸如漠。友朋算计失快活,情不计,缒心砣,苦折磨。

越调-凭阑人
站在高峰我为巅,阅尽逐问巨浪翻。色空皆笑谈,情字满心间。

6、自度曲一首
寒暑历炼,胸户能装浪淘,把大千看了。鸣鹤皋,凡鸡吵,孰能将吾扰?巨蟒小虫往来斗,一笑将藐。提壶挈友江湖杳,风雨加身不着恼,自逍遥,清风斜阳说好。

7、诗5首—轮转日月
词-疏影
(上)轮转日月,乾坤灵气传,浩然不灭。涣为点微,凝为大千,本体无差无别。生死发机革强焕,变更变、催万物进。几回易、沧海桑田,有情渐澎难绝。
(下)众生魂魄流聚,大而腾飞起,灿比星泻。人化于生,屯蒙比师,谋事利贞合节。造作伦理将天蹑,崇高我、自然欲拽。畅胸怀、世事明达,肝胆照尽正邪。

曲-中吕-山坡羊
轮转日月,三千代谢,因果万物生复灭。大成缺,大言稀,离坎艮兑相互射。兴亡往替无断折。来,轰轰烈。去,轰轰烈。

古歌
轮转日月兮黑代白,
春秋易跃兮青丝皑。

自度体徘句
轮转日月,
天地老,
不变爱情。

四言古诗
轮转日月,
阳春白雪。
牛耕于田,
龙战在野。
朝霞映牧,
夕风弄铁。
否泰剥复,
一马可解。

8、诗4首—放歌
词-仿莺啼序
(一叠)放歌何需残酒,番番怀情有。任意写、红嚣纷纷,吾思吾口吾手。笑傲是、慧者忘忧,无累不愧人间走。驹过溪、逝者如斯,白云苍狗。
(二叠)苦集灭道,诸行无常,且作师子吼。臭皮囊、遭贵遇贱,尸解终归尘土。百年里、因欲生恐,与人争、使剑操武。浮华闹,鱼虫混杂,野雀猛虎。
(三叠)物无不老,事无不竭,穷变通则久。日换月、朝霞红透,临官墓绝,轮回因果,归真返朴。化繁为简,直究源本,推及万三一所属。命遂志、游戏龟筮卜。洞明练达,知人知面知心,画龙画虎画骨。
(四叠)孝义礼勇,恭谦慈俭,诚信实胸府。凡俗炼,沧桑正道,悠然南山,梅鹤松竹,问谁肯睹?此一是非,彼一是非,那个做作雄白总?断己私、消削荣并辱。风霜雨雪霁看,逍遥挥洒,六神我主。

放歌行
放歌向天笑,
养气卓然浩。
名利当浮云,
冠盖尘微傲。
攸攸叹古今,
笏铢人心闹。
为私搬是非,
相害不知臊。
我却反于此,
市隐守大道。
善念摧宝车,
真言广为告。
身外潇洒抛,
保行仁与孝。

古歌
放歌于思兮去锋机,
情爱当惜兮必专一。

曲-中吕-四换头
放歌唱哉,青山巨郭小尘埃。人在尘里,反最难揣。江河汇海,不敌向善向歹。

9、五言古体长诗一首
此生路未央,
隐身在衙廊。
庸泰慎碌碌,
正念涌滂滂。
潜智减逢迎,
炼慧秉纯良。
定静保慈俭,
虚怀宇难框。
有闲看三千,
俊杰并膏梁。
芳洁死穷病,
丑恶充殿堂。
脏官蛛丝护,
硕鼠盗民仓。
金玉外其表,
荒淫内里藏。
千金醉野雀,
万币饱恶狼。
生黎苦那管,
只索梦高唐。
纳垢还粉饰,
虚声于高墙。
言言皆锦绣,
语语好琳琅。
失义去广助,
遗笑在八方。
更兼贪饕餮,
结交图利商,
有商少情意,
为钱铁肝肠。
孔方结金龟,
敛财逞豪强。
臭味投其好,
庇赌还包娼。
你中还有我,
彼此为刀枪。
困厄加百姓,
小惠做谜汤。
冻饿资谈乐,
吸叮似虫蝗。
横行若无忌,
刮剥超蟹螃。
生民做刍狗,
任意毁与伤。
禽兽批衣服,
冠盖展堂皇。
指背不晓怕,
唾骂反洋洋。
不善终有报,
难免有余殃。
百姓最朴真,
实腹那求旁。
善良最为本,
安静似羔羊。
自欺讲佛儒,
聊慰话麻桑。
酒谈金瓶梅,
茶话刘关张。
短钱医病痛,
少金安妻房。
为古人落泪,
切身痛不量。
小富即安乐,
知足弃彷徨。
郁遇总隐忍,
坚艰勇但扛。
中杂耕读客,
光霁解道行。
仁者无敌解,
慈海举帆航。
亲爱对友妻,
孝敬待爹娘。
情义两相知,
无愧对苍皇。
足能踏九地,
头能顶三光。
磊落拓胸怀,
淡薄体炎凉。
存容小包大,
克欲柔胜刚。
患大厦不均,
急群众童氓。
了恨怨阴暗,
觉和爱明阳。
真挚没营苟,
忘却己皮囊。
不畏水与火,
看破存与亡。
正气通千古,
风节流真香。
一身铮铮骨,
百炼成精刚。
两袖舞清风,
无冕人中王。
欲中得我欲,
色空不二相。
身行道理中,
大德明明彰。
解与众人听,
语重心更长。
我正追于此,
红尘勘破将。
当世非乱朝,
却也属平常。
上位公夹私,
白丁争禄忙。
往来兵蜂蚁,
痴昧心茫茫。
妄径不知远,
坦途视若盲。
扪心又自问,
区区半楚狂。
公候那堪重,
无争头自昂。
众生平等看,
四大实归亡。
世事作清风,
怎能憾山岗。
挥送金错刀,
不羡芴满床。
独醒穷经客,
随波梦蝶郎。
冥海鲲化鹏,
万里云波扬。
越渊飞在天,
乾坤任翱翔。
困来天作被,
闲卧地当床。
混忘有才华,
只知灭针芒。
谁是隐者辈,
当仁我不让。
羁旅欠趣滋,
挥笔没什防。
忽忽百多句,
寥寥成古章。
咀嚼出细味,
可用佐茶粮。
写罢共谁吟,
同来啸慨慷。

10、叙事抒情诗—灵感
妻子和孩子已经睡下,
夜,过了九点半钟。
妻子怕孩子在夜里吃奶、哭闹影响我那脆弱的神经,
所以让我独住书房。于是,这半年多的晚上,
我又成了单身汉,却挂着为人夫、父的名。
我将自己裹在被里,感到的
不是恢复单身的自由,而是寂寞的冷。
难以入睡的我,想着白天未写完的诗、文,心中澎湃又凄清。
我抬眼看,月光穿透了窗帘、躲过了窗棂,
洒在书柜上,变造着如真似幻的影。
在那书柜里,排排树立着我喜欢的书:
《诗》、《词》、《曲》、《论语》、《老子》、《孟子》、《荀子》,
《佛语》、《道言》、《圣经》,《易经》,
《马克思主义典藏》、《西方哲学》、《自然规律蕴育的统一性》。
不,那些所谓的书,不仅仅是铅字印刷的开本,而是学者们
在娓娓道来宇宙的意义和生命的始终。
这些美妙、奥妙的文字和语言呀!和着月光
闪烁着智者们光辉的性灵。
在合上眼帘前,我隐约看到孔子端坐在我的书柜上,取出了他的琴;
合上眼帘后,我听到孔子抚琴之音和着深秋凉夜的呜咽寒风。
在激昂、悲苍的风声中,孔子的琴音是那样平和,让我觉得我
可以承受古往今来思想家们紧握我的手、拍着我的肩的重,
却承但不起无知、浅薄、追名逐利压榨后的异化灵魂之轻;
对知识的“攫取”、对生活的感悟,让我知道了:
我是我的方向,我是我的最终。
渐渐,我倦了,潜意识越来越占据上风,
不知道,潜意识会把我带入什么样的梦?

清晨,手机铃声把我吵醒。
瞬间,所有的梦境都回到我神经系统中的幽冥。
我没有马上睁开眼,而是在回思,
刚逝世的奶奶的音容。
她昨夜有没有来到我的梦中?
爬起床的我,进了卫生间,坐上马桶,
闭上眼,我看到
脚下是无尽的虚空,头上是璀灿、浩缈的苍穹。
在厨房,我把昨天的剩饭剩菜倒在一个盘子里,放进微波炉;
按下按钮后,我望着微波炉里泛起的黄和红。
在微波炉里冲撞的那些粒子们,
可否在对流成蘑菇云?还是如宇宙之初,保持着热平衡?
吃完饭,我慢慢推开主卧的门,蹑着脚走进去,
尽量悄然无声。
迎面,扑进我鼻子的是妻子的体香和孩子尿味混合成的浓。
站在床脚,我看到
孩子把一支小手放到颈侧,光洁、纯净的脸上抹着两团晕红;
妻子疲累的脸上挂着倦,
因为感到我进来,她虽因劳累不愿睁眼,但眼睑已在微微的跳动。
我痴痴的看了孩子又看了妻,看了妻又看了孩子;
快乐冲击着我的心;一霎间,我明白了,爱情的真谛
就在这不足两米见方的处所,不是科学工作者用冷冰冰
的语气讲的基因和性,而是生命传递中的冲动和激情。
妻子睁开眼,对亲了她脸庞一下的我懒懒的一笑,
我的心花在妻子的笑中就又绽放开了一朵,我把它摆在我的心庭。
孩子在妻子侧身时,也醒了,他伸腰、揉眼,然后从他妈妈
在床上侧卧、弓背、送过乳头后耸着的肩臂上探出头,对看着他的我
神采弈弈的一笑,他那眼睛弯成的月、嘴中露出的两颗小牙的白,
送给我一缕明媚阳光,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天地间最亮的明。

岳父、母今日轮班,来看护他们最宝贝的生命。
我在和洋溢着笑脸的岳父母、妻子,只会说“打、打”的
但能和我摆手的孩子挥手作别后,
走出房门、下楼、打开电子门,走入凛冽、回旋的北风。
在等车的队伍里,只有几个年青人在叽叽喳喳着,其他人
都捧着报纸或抻着脖子看公交车该驶来的方向,面无表情。
公交车上,映入我眼的是乘客们
木然的脸、呆滞的眼睛。
公交车按着固定的线路颠簸上下,走走停停。
我们每个人,应该都是生命之车上的过客,
身受物质的桎梏、精神的圄囹。
真正站到善恶的彼岸,在活着时,几个人曾经?
习惯性的,我闭上眼,水泥森林没了影踪,
刹那,我迈出了现在的时空。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康德、黑格尔、尼采、列宁,
释伽、耶稣、王重阳、王守仁、二程,
管子、孟子、韩非、庄子、周公,
李白、杜甫、柳永、苏东坡、关汉卿,
他们纷纷站到我面前来,或和我把臂论酒,或和我探讨人生。
我和他们笑着、说着,不由吟出我给我孩子写的诗的尾句:
先法前人,慧哲合综。
后不法人,自可为宗。
福祸倚替,历夏经冬。
身铅慧火,百炼胎凝。
狂侠温文,任尔西东。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CCS4769 金币 +10 感谢分享 2009-5-16 08:00
  • CCS4769 +1 感谢分享 2009-5-16 08:00

TOP

0
1、活—曲•醉中天 正如兄所言,兄是个秉持“道家”的“无为”论为基本人生观的人。见龙在田者利现大人,有美德者立身处事能守中道。不过因其爻位太低,需终日乾乾,夕惕若,自强不息。进而九四或跃在渊,人生运命不同,进退无恒,这便是现实的人生啊。飞龙在天是所有红尘俗客的愿望,云从龙、风从虎,大人居高贵之位有所作为、名垂后世。可惜人生百年,真正飞龙在天者又有几人?如兄所言,人生消磨,最在此时间。兄逍遥乃无待,快乐非穷通,敬佩。

2、童游赋 实属妙文,可以说是很好地对蒙卦的义理作了注释,易学之道,以天包地,阳包阴,君子包小人,于童蒙者,包蒙吉也,包容之再引导之,以期立身中正、敬德修业。若人人如此,世自大同。

3、套曲•夜行船—逆旅 此旅虽非易之商旅之道,然自有关于人生百态之辨证哲理存焉。

4、孩子出生时作诗 概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之势,兄博学,思想惊纬天地。当就鼎新革奋,穷变则通。先法前人,慧哲合综。后不法人,自可为宗。即可称得上得革、鼎二卦精髓。
5、曲四首—笑世间
双调-寿阳曲
君不见?行路难。浪口风尖谁稳站?为争私利口腹剑,火域困身肝胆乱。世人争名逐利相互攻讦,弱势者穷厄委顿而不能自振。困卦所言概如是乎!
6、自度曲一首
此曲见兄之高蹈也,弟以兰诗和之

不遣孤芳老涧边,移来海表赏秋妍。
古人市骏成佳话,今我滋兰当礼贤。

7、诗5首—轮转日月

日月者,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大道初生,后有两仪四象,万物生灭,尽于天地水火,雷风山泽中。牛耕于田,
龙战在野。此句似有不妥。

8、诗4首—放歌
亦儒亦道亦释也,弟以已发于论坛的两首谈玄诗和之
乾坤浩荡一丸中,李白桃红造化功。

内外两忘浑不著,伸阖辟自无穷。


火风地水却非真,至诚功用只吾身。

吾未生前天是我,我能广大结天人。

9、五言古体长诗一首

古人诗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世态大概如此,兄于篇末寄托美好愿望。无奈现实太残酷!
10、叙事抒情诗—灵感
兄此章或许在十篇文章中可属最佳作品,2、4自然也都不错。兄把哲学的思想与现实的生活密切结合,其情足以动人。或许,情与思完美结合的作品才算得上真正的佳作。拜读过亦受教了。弟自研究生时代便转入电影文化的研究,关于哲学除易学一道外,其余乃益荒疏,何足论兄之鸿文。徒以不忍拂兄之请也!兄淹博多闻,黾勉自强,弟少服人,兄当算其一。

[ 本帖最后由 hyhxth 于 2009-5-16 10:32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qinshaoyao 金币 +10 胸中自有丘壑,自有诗书万卷。 2009-6-12 09:07
  • qinshaoyao +1 胸中自有丘壑,自有诗书万卷。 2009-6-12 09:07

TOP

0
首先感谢QIN兄有心,这么多年的帖子都能翻出来为我的回复加分。其次回QING兄9楼,一切的一切不过术业有专攻而已。兄弟我上诉的观点并没有什么闪光点可言。

TOP

0
力所能及之处
就是支持...俺也虚心看看学习 只是太长慢慢看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8-4 03:24